天狮

1997年,电影播放毛岸英牺牲片段,70岁老农竟痛哭流涕:那是我哥
你的位置:天狮 > 业务范围 > 1997年,电影播放毛岸英牺牲片段,70岁老农竟痛哭流涕:那是我哥
1997年,电影播放毛岸英牺牲片段,70岁老农竟痛哭流涕:那是我哥
发布日期:2024-08-11 13:16    点击次数:187

199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随着夜幕降临,酷暑的燥热感也随着微风的浸入而渐渐消退。

位于河北省安国县石佛镇高街村的一个晒谷场上,却已经人满为患,全村无论男女老少齐聚于此,有的拿着马扎、板凳,有的则直接席地而坐,人山人海的现场好不热闹。

“啥时候开始啊?”

“就是,天这么黑了,也该开始了……”

伴随着一阵嘈杂的喧嚣声,晒谷场中央的那张硕大幕布上,终于亮起了光影。

原来,当时正是县文化局挨个村子放映电影的时候,而当天晚上放映的这部片子名叫《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讲述的正是40多年以前,毛岸英前往朝鲜抗美援朝的故事。

电影开始,原本还嘈杂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每个人都静静观看着电影,被毛主席的伟大无私、以及毛岸英烈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尤其是当饰演毛主席的演员王仁在电影中说道:“打仗总是要有人牺牲的嘛,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以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时候,现场瞬时间响起一阵雷动般的掌声。

很快,这部时长约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播放结束,意犹未尽的观众们这才不舍地拿起板凳,准备回家。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同村的高子刚却坐在那里、丝毫没有要起身离开的样子,而且还时不时地举起袖子擦着眼泪。

几个街坊邻居见状,便好奇地凑了过来。

“老高头,咋还看哭了呢?再不回家你婆娘可要锁门了”。

一番调侃之言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而那位名叫高子刚的老人却缓缓抬起头,用泛红的双眼环视着众人,随后竟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着,一边指着电影幕布上的毛岸英、高瑞欣两位烈士哽咽道:“电影里的那个高参谋,就是我的哥哥啊……几十年来,我只听说他战死在了朝鲜,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他是和毛岸英一起牺牲的!”

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面面相觑。

高子刚的哥哥在朝鲜战场牺牲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而且当时政府还特意颁发了烈士证明。

可令他们疑惑的是,高子刚的哥哥高瑞欣明明是安国县人,可电影里的高瑞欣却是饶阳县人。

会不会是老高头认错人了?这两人高瑞欣只不过是重名罢了。

见邻居们压根就不信自己的话,年迈的高子刚只能愤愤地离开。回到家中之后,他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电影里高瑞欣在烈火中牺牲时的样子,这也让他一夜难眠。

突然,他猛地想起,电影里的高瑞欣说过这样一句台词:

“我媳妇快要生了,等战争胜利之后,我就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这也让高子刚陷入疑惑之中,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哥哥牺牲之后竟然还有个遗腹子。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70多岁的高子刚第二天一大早便收拾好了行装,准备去找那位昔日的嫂嫂问个清楚。

那时正值盛夏,灼烫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年迈的高子刚佝偻着身子、顶着热浪好不容易走到镇上,却突然犯了难。

要知道,当初高瑞欣结婚后不久,就把嫂子带到了部队家属院生活,家里人很少和她见面。后来高瑞欣牺牲之后不久,便听说这位素未谋面的嫂子便改嫁了。

时至今日,高子刚连这位嫂子的模样、甚至是姓名都记不清楚,也不知道她究竟身在何处,该到哪里去找呢?

两眼一抹黑的高子刚如同泄气的皮球瘫坐在地上,但毕竟自己都出来了,总不能就这样回家吧。于是,他便坐上了前往县城的长途大巴,寻找在安国县农业局工作的堂妹高秋荣。

当兄妹俩见面的那一刻,高子刚就开门见山地问道:“荣妹,你还记得瑞欣哥当年的那个媳妇儿吗?”

闻听此言,高秋荣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都多少年过去了,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而高子刚则将昨晚看电影的事情讲了一遍,随后呢喃道:“虽然电影里说,和毛岸英一起牺牲的那个高瑞欣是饶阳县人,可我肯定那是弄错了,电影里的就是咱们的瑞欣哥。”

“而且……瑞欣哥还有个孩子!”

高秋荣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当即怔在了原地,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神来,承诺一定帮忙打听嫂嫂的下落。

在之后的日子里,高子刚便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

直到入秋之后的一天清晨,村支书火急火燎地来到高子刚的家中,高声喊道:“老高头,有个人说是你的侄女,把电话打到了咱们村委会”。

高子刚当即冲出了家门,脸上满是喜悦,随着村支书匆匆赶到村委会办公室。

电话重新拨过去之后,话筒里便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喂,是高子刚叔叔吗?我叫杨彦坤,前几天接到高秋荣姑姑的电话,她说……她说我的父亲叫高瑞欣……”

刚子刚听到电话那头称呼自己为叔叔,止不住地点头,激动地回应道:“我是高子刚啊……”

不久之后,高子刚便和杨彦坤见了面,并将高瑞欣的那张烈士证明郑重地递到了她的手中。

在此之前,杨彦坤对于亲生父亲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毕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他,对于他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关心。

可当杨彦坤接过那份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之后,心中还是泛起了涟漪。

毕竟亲生父亲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而自己作为他的后代,于情于理也应该搞清楚他的生平事迹。

无论是高子刚、高秋荣,亦或是自己的母亲,他们都已年迈,这个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杨彦坤的肩头。

于是,杨彦坤便四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父亲年轻时的老同学王亚志。

此人与高瑞欣在读书时期便是挚交好友,毕业后一同入伍,并且都在彭德怀元帅的身边做事。

当时的王亚志早已退休,一边疗养身体、一边参与编纂了《彭德怀传》、《周恩来军事文选》等诸多著作。当王亚志听说杨彦坤竟是高瑞欣的女儿时,当即邀请她到北京见面。

而此次北京之行,令杨彦坤收获颇多,她也终于了解到了父亲生前的诸多事迹。

1941年,正值抗日烽火愈演愈烈之时,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彼时年仅14岁的高瑞欣进入了八路军冀中军区开办的抗属中学。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年幼的高瑞欣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懵懂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颗想要走上革命道路的种子。

从学校毕业之后,高瑞欣便加入了共产党,上级首长看他虽然年纪轻轻,但颇有胆识和学问,而且心思极为细密,于是将他调到了延安,进入中央军委一局工作。

1947年初,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彭德怀将驻陕甘宁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部队统一整编,改番号为西北野战兵团,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西北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成立之初,人员较少,大约只有4.5万余人,各机关也不完善,工作人员常常感到焦头烂额。而且,彭老总作为这支新建部队的最高首长,身边竟然连个助手都没有,很多起草文件的工作甚至都要他自己来做。

时间一久,彭老总就找到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诉苦,希望组织上能派给自己一个得力的助手。

对于这个请求,毛主席等人自然同意,便让他自己挑选。

而彭老总则当即说道:“就把高瑞欣这个娃娃交给我吧,别看他平时虎头虎脑的,但关键时刻机灵着呢”。

就这样,刚刚20岁的高瑞欣便担任起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

从那以后,彭德怀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高瑞欣带在身边,让他协助自己起草文件、并负责警卫工作。

后来,中央军委由延安移驻河北省境内的西柏坡之后,便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中央委员的彭德怀自然也要出席。

当彭老总带着高瑞欣几人经过石家庄的时候,突然问道:“小高,之前我就听说你老家是河北的,具体是哪里呀?”

高瑞欣想都没想便回应道:“首长,我老家是安国县的,就在石家庄东北边呢”。

彭老总轻轻点了点头,随后笑道:“都到家门口了、也应该回去看看”。

“这样吧,给你放七天假回去探亲,七天之后再来石家庄等我”。

也就是在这次回乡探亲的过程中,年迈的老父母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

未婚妻名叫李翠英,是隔壁村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姑娘,两人一见倾心,并相约战争结束之后,便完成婚约。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毛主席的一声呐喊,新中国成立了,而高瑞欣也终于得以与心上人结为夫妻。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李翠英也怀上了身孕,当高瑞欣得知这一喜讯之后,激动地抱起爱妻,开始憧憬为了三口之家的日子。

然而造化弄人,不久之后东北边疆战事再起,朝鲜战争爆发了。

美帝国主义借此机会在边境线上肆意挑衅,多次派战机入侵我国领空。

面对敌人如此猖獗的行径,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亲自挂帅、带领志愿军部队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

高瑞欣接到命令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收拾起了行装,而肚子日渐隆起的李翠英则担忧地问道:“你这一走,何时回来?”

这短短的一句话,如同刀子一般划过高瑞欣的心头。

他原本忙碌的双手怔在半空,随即握住妻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放心,我一定活着回来见你”。

“如果……如果我没能回来,你就再找个好人家吧”。

高瑞欣自然知道,这一战与以往大不相同,他们面对的是武器装备极其先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美军,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

而他,也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

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高瑞欣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朝鲜战场,担任志司作战参谋,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与身为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的毛岸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0年10月25日早上7点左右,4架美军轰炸机来到志司所在地大榆洞的上空,投下了上百枚凝固汽油弹。

刹那之间,志愿军司令部便成为一片火海,毛岸英和高瑞欣为了保护机密文件,不幸遇难。

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不久之后的11月11日,也就是高瑞欣牺牲17天之后,李翠英生下了一个女儿。

当她得知丈夫遇难的消息后,心中也是悲痛欲绝,甚至萌生出轻生的念头。

但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她还是放弃了。李翠英明白,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将孩子抚养成人。

为了让女儿快乐地长大,李翠英后来嫁给了一个叫杨守信的干部。此人曾在西北军区任职,与高瑞欣也都认识,对于这个烈士的孩子自然视如己出,于是给她取名为杨彦坤。

在此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杨彦坤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世。

直到1997年,高子刚在得知哥哥高瑞欣竟然还有一个遗腹子,便和堂妹高秋荣开始了不懈努力的寻找。

也正因如此,杨彦坤这才和从未谋面的亲叔叔、堂姑取得了联系,并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竟然就是志愿军烈士高瑞欣。

当她抚摸着父亲的那份烈士证明书时,不禁感到鼻尖一阵酸楚,泪水也难以抑制地划过脸颊。

为了纪念父亲,她根据了解到的那段历史,编写了一篇名为《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的文章,发表在了《军事历史》第四期杂志上。

而在文章的最后,她饱含热泪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回顾历史,我深深感到正是由于包括父亲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才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如今安定的生活,在此向那些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牺牲的先烈们致敬。